只要一个阳台
这几年,四处租赁而居的日子,像极了一种流浪。血脉之中虽是崇尚安定的中华汉族,过的却是吉普赛人的迁徙生活。
迁徙,像候鸟般,有时因为更换工作,有时因为房租涨价,有时因为房东临时要收回房子,当然,偶尔也可能一些人事因素,或是遇上一些另类邻居,于是,我不得不时时备以待搬,同时也不太敢让自己轻易习于其中。经验告诉我,多情总是受伤,所有的过程都将只是通往灰飞烟灭的历史,在城市中曾经共存的历史,人类和环境之间也会随时间油然生出依恋情怀。每当和房东签下租赁合约,仿如前世今生的誓言,一个只是相陪一段的誓言,一段在开始就约定结束的陪伴,勾勾手,一言为定,彼此相敬如宾,说好不能让爱恋恣意窜长。
经常迁徙,就连家具也是候鸟兼吉普赛式的,多属组合与解构,轻便易携,DIY,说走就走,没有沉沉重重的负担与痛苦,只有点点轻轻的离愁与忧伤。记忆里装不下太多眷恋,每每搬家,就得习惯性地翻开记忆,然后在彼此共存的段落里划线删去,两忘烟水里。
居无定所,偶尔光顾家具店,也不敢购为己有,许多时候,自顾不暇,身外物皆是牵绊,唯有成堆的书、一套音响、一张垫褥,一张书桌以及几个盒式衣箱,里头装满我的外表饰物和保留童真的一些娃娃小熊,如同生来即等待着有这么一个天时地利的机缘与我邂逅,伴我流离。但是,相对于孔子所提倡的节俭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”,我的住处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充塞着文明产物。至于刘禹锡所追求的陋室境界,那“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”的清高情操,更只有叫人高山仰止,望尘莫及。我想,唯一能做到的,也许是在虚室中,寻找一份余闲,好让自己在繁尘的步履中,满足逃离的欲望。因此,我总尽力将小居室布置得一种近于自然的休憩空间。
数不清已经搬过多少次家,这几年来,一直都处于迁居状态中。好像已经习惯于因为搬家的理由而尽量控制占有的物欲,减少购买满足虚荣的饰物,甚至连生活中最起码的睡床与衣橱也省却了下来,充其量就是一个不得不缺少的补充精神粮食的书桌。
朋友来访,总会不约而同、异口同声地惊叹我的住处还停留在海外留学生时代的罗兰巴特主义,在轻与重的抉择中提起、放下,结构又解构。房里体积最重的家具要属那张书桌,它同时也是与我耳鬓厮磨的唯一家具。还记得刚加入上班族的第一愿望,便是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添购一张书桌。虽然以我当时微薄的薪水,确实是所费不赀,但是我想拥有一张书桌,让自己下班后能在其上看看书、喝喝茶、写日记、剪报,甚至是偶尔在桌上打打盹儿、发发春秋大梦,或是在周末的午后写写信,问候远方的友人,这,仿佛已经是长久的愿望。我极度盼望能拥有一张书桌,只得暂时抛开轻与重之间的矛盾情结,于是开始隐隐理解了米兰昆德拉的形而上困惑。
中学时,爱读三毛的流浪记,羡慕她那神采飘逸,享受孤独又热爱生命的流浪生活方式,总天真又心甘情愿地将流浪和浪漫画上等号,这样的经验,后来在成长中听说许多人都有过同样的心情,但是当我们尝试过这种社会式的、居无定所的无奈流浪之后,才开始打开并窥探自己那颗原来平凡欲安定的心,知道从前的种种想法,实属无知。
结婚后的一大段日子,我和亲爱的他依然过着吉普赛式的迁居生活,只是吉普赛人逐水草而居,我们却是逐宁静而居,向往陶潜的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,在充满人间烟火的都市里,自辟一隅宁静。
近日,我们才开始得以购买属于我们的区区寻梦天地。在屋价高昂的经济轨道上,我们也终于搭上列车,结束长久以来的牧民生涯。透过房屋经纪,我们先后探访了好些房子,也曾将梦想筑于不同的房屋里,最后,也得屈服于价钱与平方之间,不得不向现实低头,我们都只得把欲望缩得最小。
为夫的向来爱护尊重我,在选购房子的当儿,他让我列下对小天地的基本要求,我说一定要能摆下我的钢琴,另外,就只要有一个阳台。
这样,我们便可以在不必赶着上班的清晨,或是那一个夕阳无限好的黄昏午后,让清风拂过秀发,闲来无事地一起坐在阳台的小西式咖啡桌旁品尝一份恬静;或是在周末的夜晚,邀约三五好友品茗膝谈,不亦乐乎?若是阳台面向山林,在夜光蓝蓝,拂照山林,雾白烟岚,弥漫山头时,临台而坐,更能涤净心灵尘嚣,适时地为逐渐缺氧的心灵补充芬多精,同时,也为心灵收集风景。
已经无从追溯深究那一份喜欢阳台的心情启蒙于何时,大概从开始懂得幻想起,就一直盼望着能够住在一间有阳台的房子里。对整个房子而言,阳台是介于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东西,它的存在并不像门、窗、楼梯等那样都有着千古不变的一定功能,它身份模糊,是土地与天空的翅膀,是屋内与屋外的榫子,“无用之用”的哲理让它发挥得淋漓尽至。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我想,它同时还是从封建性社会过度到开放性社会的一个文明建筑,从防御性过度到亲近性的一种生活哲学。
我盼望着拥有一间有阳台的房子,哪怕是只有一百平方尺,只要能够让我摆下一张小茶桌,两张椅子,外加一些盆栽空间,就能让小小女子悠游其间,神思其中了。
我的要求不多,只要一个阳台。
对于我,幸福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。
迁徙,像候鸟般,有时因为更换工作,有时因为房租涨价,有时因为房东临时要收回房子,当然,偶尔也可能一些人事因素,或是遇上一些另类邻居,于是,我不得不时时备以待搬,同时也不太敢让自己轻易习于其中。经验告诉我,多情总是受伤,所有的过程都将只是通往灰飞烟灭的历史,在城市中曾经共存的历史,人类和环境之间也会随时间油然生出依恋情怀。每当和房东签下租赁合约,仿如前世今生的誓言,一个只是相陪一段的誓言,一段在开始就约定结束的陪伴,勾勾手,一言为定,彼此相敬如宾,说好不能让爱恋恣意窜长。
经常迁徙,就连家具也是候鸟兼吉普赛式的,多属组合与解构,轻便易携,DIY,说走就走,没有沉沉重重的负担与痛苦,只有点点轻轻的离愁与忧伤。记忆里装不下太多眷恋,每每搬家,就得习惯性地翻开记忆,然后在彼此共存的段落里划线删去,两忘烟水里。
居无定所,偶尔光顾家具店,也不敢购为己有,许多时候,自顾不暇,身外物皆是牵绊,唯有成堆的书、一套音响、一张垫褥,一张书桌以及几个盒式衣箱,里头装满我的外表饰物和保留童真的一些娃娃小熊,如同生来即等待着有这么一个天时地利的机缘与我邂逅,伴我流离。但是,相对于孔子所提倡的节俭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”,我的住处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充塞着文明产物。至于刘禹锡所追求的陋室境界,那“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”的清高情操,更只有叫人高山仰止,望尘莫及。我想,唯一能做到的,也许是在虚室中,寻找一份余闲,好让自己在繁尘的步履中,满足逃离的欲望。因此,我总尽力将小居室布置得一种近于自然的休憩空间。
数不清已经搬过多少次家,这几年来,一直都处于迁居状态中。好像已经习惯于因为搬家的理由而尽量控制占有的物欲,减少购买满足虚荣的饰物,甚至连生活中最起码的睡床与衣橱也省却了下来,充其量就是一个不得不缺少的补充精神粮食的书桌。
朋友来访,总会不约而同、异口同声地惊叹我的住处还停留在海外留学生时代的罗兰巴特主义,在轻与重的抉择中提起、放下,结构又解构。房里体积最重的家具要属那张书桌,它同时也是与我耳鬓厮磨的唯一家具。还记得刚加入上班族的第一愿望,便是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添购一张书桌。虽然以我当时微薄的薪水,确实是所费不赀,但是我想拥有一张书桌,让自己下班后能在其上看看书、喝喝茶、写日记、剪报,甚至是偶尔在桌上打打盹儿、发发春秋大梦,或是在周末的午后写写信,问候远方的友人,这,仿佛已经是长久的愿望。我极度盼望能拥有一张书桌,只得暂时抛开轻与重之间的矛盾情结,于是开始隐隐理解了米兰昆德拉的形而上困惑。
中学时,爱读三毛的流浪记,羡慕她那神采飘逸,享受孤独又热爱生命的流浪生活方式,总天真又心甘情愿地将流浪和浪漫画上等号,这样的经验,后来在成长中听说许多人都有过同样的心情,但是当我们尝试过这种社会式的、居无定所的无奈流浪之后,才开始打开并窥探自己那颗原来平凡欲安定的心,知道从前的种种想法,实属无知。
结婚后的一大段日子,我和亲爱的他依然过着吉普赛式的迁居生活,只是吉普赛人逐水草而居,我们却是逐宁静而居,向往陶潜的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,在充满人间烟火的都市里,自辟一隅宁静。
近日,我们才开始得以购买属于我们的区区寻梦天地。在屋价高昂的经济轨道上,我们也终于搭上列车,结束长久以来的牧民生涯。透过房屋经纪,我们先后探访了好些房子,也曾将梦想筑于不同的房屋里,最后,也得屈服于价钱与平方之间,不得不向现实低头,我们都只得把欲望缩得最小。
为夫的向来爱护尊重我,在选购房子的当儿,他让我列下对小天地的基本要求,我说一定要能摆下我的钢琴,另外,就只要有一个阳台。
这样,我们便可以在不必赶着上班的清晨,或是那一个夕阳无限好的黄昏午后,让清风拂过秀发,闲来无事地一起坐在阳台的小西式咖啡桌旁品尝一份恬静;或是在周末的夜晚,邀约三五好友品茗膝谈,不亦乐乎?若是阳台面向山林,在夜光蓝蓝,拂照山林,雾白烟岚,弥漫山头时,临台而坐,更能涤净心灵尘嚣,适时地为逐渐缺氧的心灵补充芬多精,同时,也为心灵收集风景。
已经无从追溯深究那一份喜欢阳台的心情启蒙于何时,大概从开始懂得幻想起,就一直盼望着能够住在一间有阳台的房子里。对整个房子而言,阳台是介于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东西,它的存在并不像门、窗、楼梯等那样都有着千古不变的一定功能,它身份模糊,是土地与天空的翅膀,是屋内与屋外的榫子,“无用之用”的哲理让它发挥得淋漓尽至。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我想,它同时还是从封建性社会过度到开放性社会的一个文明建筑,从防御性过度到亲近性的一种生活哲学。
我盼望着拥有一间有阳台的房子,哪怕是只有一百平方尺,只要能够让我摆下一张小茶桌,两张椅子,外加一些盆栽空间,就能让小小女子悠游其间,神思其中了。
我的要求不多,只要一个阳台。
对于我,幸福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