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而美味

喜欢避开吃饭时间,选在大家还在上课的时候,先把饭做好。空荡荡的诺大厨房,白色的墙壁、一个冰箱、两张长桌子、还有四个水槽,都归我一个人使用。

厨房就在寝室的斜对面,因此不必关上寝室的门,也可以很安然地在厨房做饭,进出自如。偶尔打开音乐,让音符流窜在寝室、走廊与厨房之间,为饭菜增加色香味,仿佛是饭菜的额外佐料,又像飘香剂,能够使煮出来的饭菜更美味。

今天正巧,隔邻那位总是穿着长长“沙龙”,把中年发胖的下半身裹住的也门数学博士生,却也选在这种时候到厨房做饭。也许是因为那件“沙龙”可以解解我的乡愁,不经意还以为是遇见家乡马来西亚的马来邻居,所以每回看到他,多少还是有点亲切。我喜欢用不太标准的阿拉伯问候语“A Sa La Ma Lai Kom ”向他点头问好,彼此的话匣子就会打开。

从来很少看他炒菜,一般都是把所有的食物丢进饭锅里一起煮。总是看见他把西红柿、青辣椒、洋葱和鸡蛋搅在一起,做成糊状,然后用长长的法国面包沾着吃。今天,他拿了长长的法国面包,拔下二分之一塞到我手中,就坐在餐桌上,他说:“吃啊,吃啊。。。”,呵呵,看来今天我倒不必做饭了。半推半就,也就不客气地分尝他经常吃的这种食物。

由于对方汉语和英语都不太流利,我又不会阿拉伯语。所以我们只好半懂半不懂地用彼此都“半桶水”的语言交流着。虽然还是能达到沟通的目的,但是,我想“误读”“误解”的内容应该也很多吧!长长又硬硬的法国面包,沾着糊状带微辣的半固体一起吃,倒是生平第一次呢!只可惜我的食物,我不敢给他吃,因为毕竟对方是回教徒,担心他不敢吃又不好意思拒绝,太为难。心里倒是窃窃自喜:“幸好自己不是回教徒,大江南北的食物都可以任我尝,不亦乐乎!”

几年前,坊间流行一系列叫《交换日记》的书,我想我大概也可以计划来写一本《交换食物》吧,把故乡的食物跟各国朋友交换,把故乡的吃法和煮法介绍给朋友,然后用食物联系珍贵的友情,长长远远地,在多年以后,当对方无意中品尝到类似的食物,总会把我想起。

每个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,相遇在同一个时空。只是有些朋友可以共处的时间比较长,有些则只是泛泛之交。但是,如果彼此的记忆里多了一些色香味,在遥远以后的某一天,想起彼此时,不但温馨,而且“美味”。

评论

热门博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