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与理想国

“诗所模拟的不是已经发生之事,而是可能发生之事。故诗比历史更哲学更庄重。”
--美学之祖---亚里士多德(Aristotle)《诗学》第九章

众所周知,其师柏拉图(Plato)曾经在其《理想国》第十卷将艺术家驱逐于其理想国之外。其理由为:诗人与画家所模拟的大地、树木、动物、人类之属,所捕获的仅属于其周遭世界的映像(Image)。因此,诗人和画家在其眼中尚不如一个工匠,艺术既属于对现象世界之模拟,故为模拟之模拟,其距离真实世界更为遥远。进而,他坚持将诗人与艺术家逐出理想国,对艺术持否定论。

然而,亚里士多德则不然。他是艺术的肯定论者。这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在《诗学》(第九章)中所指出,诗所表现的不是事实,而属虚构,它虽然不是我们生活中之事实,却显露更高的真实。

尽管诗人和艺术家是模拟者,但亚氏关于模拟之概念则不同于柏拉图。首先,他认为模拟出自人之天性,人类之知识即自模拟中得来。故艺术是建立于此一模拟之天性上。其次,他肯定模拟中可以获得快感(Pleasure),亦出自人之天性。

举例来说,如原始人和小孩描画鸟,并非有什么意图,而是从这一模拟中获得一种神秘的愉悦,这便是亚氏所谓的艺术之起源,以及亚氏的美学的基本观念。

再其次,亚氏的模拟观点并非仅仅追求与外在事物之相似。如以肖像画家为例,认为优良之肖像画家“在描摹一个人的容貌特征时,在无损于相像的情况下,使他显得比本人更美”。故艺术家之模拟自非仅忠实于对象之原型。它是使原型美化,使欣赏者从而产生快感或愉悦。

综上所论,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虽也是模拟现实的世界,同时,又超越此一现实,而接近观念世界里更真实的部分。故艺术可以解除此一现实世界之约束与压迫,让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可以遨游于一个超现实的、自由的、理想的世界,而从而净化我们的心灵,使之得到愉悦。

柏拉图坚持把诗人赶出理想国,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理想国里一定要住有诗人。有了诗人的国度,才是一个有灵魂的国度。

(千里迢迢,把几年前大学一年级买的书带来,只因为老师说:要了解西方文学,先读读《诗学》吧。夜读《诗学》,仿佛走过时光隧道,与大学一年级的我重逢,聊以笔记。)

注解:历史所表现的为一个时代,一个时代所发生之事;换言之:历史是依照时间顺序的一种记录,平行的各事件之间并无一定的因果关联。而诗则不然。诗所模拟的为一个完整的动作,所有的事件均自此一动作中产生,所以各事件之间构成盖然的或必然的因果关系,由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,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。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历史所处理的为事实,而诗则把事实变成真理。《诗学》里所讨论的诗,非仅指文学上的诗体,而是指纯艺术(Fine Art ),涵盖诗、音乐、舞蹈、绘画、与雕刻,特别是指悲剧与叙事诗。

评论

楚留香说…
到来。。。几乎错过,你好像给旧文留言。

热门博文